身是孕妇挺大肚,
胸腔外面包皮肤。
肉月是肉不是月,
伸开臂膀和肱股。
接上期(《奇怪的脑袋有多怪》),我们接着借助《山海经》里的奇异国家的奇异的身体,说说这些身体字。
我们先说说身体的“身”。
甲骨文的“身”字,像一个妇女挺着大肚子。有的甲骨文里,“身”像一个人隆起的腹部里,怀着一个胎儿。“身”的造字本义就是妇女腹部隆起,怀胎孕子,也就是有“身孕”哦。
在《山海经》里,描述了西边的海外,有一个三身国。这个国家的人都是一个头、三个身体。他们以黍(shǔ,黄米)为食品,能使唤四鸟。说是四鸟,其实是指豹子、老虎、狗熊、人熊四种野兽。因为上古时候,鸟、兽同为动物,鸟会被说成兽,兽也会被说成鸟。
三身国的人都是帝俊的后代(神话中的帝俊曾经建立过鸟国)。帝俊的妻子娥皇所生的孩子就是一首三身,他们的后代繁衍生息,渐渐地就成了三身国。
下面要说的几个奇怪国家,在身体上都和这个部首有关——“月”字部。
月字就像一弯新月,因为月亮弯的时候比圆的时候多,古人就把“月”字写成弯弯的月牙。
“月”也是个偏旁部首,叫做“肉月旁”,为什么叫“肉月旁”呢?因为“月”做部首的时候,本意不是月,而是肉。你看,“月”字是不是也很像一块肉?它所构成的字大多和身体部位有关,比如胳膊、腿……因为身体上有肉啊!
在古时候,“月”和“肉月旁”其实是不一样的,后来因为很像,就合并成一个偏旁,以“月”作偏旁的字,字义大多和月亮、肉有关。
在“胸”这个字里,肉月旁是形旁,“匈”是声旁。本来是“匈”,外面的勹(包)表示有所包裹,这里表示皮肤包裹着胸腔,里面的“凶”表示字音,“匈”的本义就是胸膛,后来被带有肉月旁的“胸”替代,“匈”就假借成匈奴的“匈”,匈奴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哦。
所以南方海外的结胸国,又叫结匈国,这个国家的人都长着像鸡一样尖削凸出的胸脯,就像成年男子的喉结一样。
同样在南方海外,还有个贯胸国。贯胸国的人身材高大,每个人胸前都有一个圆圆的大洞,却能安然无恙的生活。他们是防风氏臣子的后代。
在神话中,大禹治水的时候,要先整治兴风作浪的相柳、驱逐水神共工。因此禹要汇合各路神人一起行动。会师的时候,大家都到齐了,只有巨人防风氏还没有到。禹认为防风氏行事散漫、没有纪律、延误战机,影响特别不好,就把他斩首了——这大概是最早也是最狠的对迟到者的惩罚了。
因为防风氏的身体太高大了,行刑的大汉只好让防风氏站在堤下,这样,才够得上防风氏的脖子。防风氏被杀后,行刑的高堤就被人们称为“刑塘”。防风氏的两个臣子对禹的裁决不服,他们想要杀禹,没杀成,就拔出短剑,在胸口上捅了一个洞自尽了。禹可怜两个臣子忠心耿直的精神,就拿出不死药把它们救活了。两个臣子虽然被救活了,胸上的那个洞却依然直通腹背,他们的后代也都如此,就组成一个国家——贯胸国。
和“胸”的构字方法一样,“臂”也是形声字,肉月旁表示臂是人体的一部分,“辟”表示字音,此外“辟”也有开辟、排除的意思,这些动作也和手臂有关。“臂”的本义就是手臂。
在《山海经·海外南经》中,有个长臂国,这个国家的人,手臂能一直垂到地上,还能用手臂捕鱼。
在上面提到的三身国北面,还有个一臂国。这里的人更怪了:都只有一条手臂、一条腿,一只眼睛、一条眉毛、一个鼻孔、一张嘴,也就是只有普通人一半的身体,他们又叫比肩民或半体人。因为他们只有像比目鱼、比翼鸟一样,两两并肩连在一起才能正常行走。
手臂说完了,下面我们说说肱股。
“肱”字本来没有肉月旁,写作“厷(gōng)”,字形就是在臂肘上加一个小圆弧,圆弧表示肌肉。“厷”的本义就是上臂、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。后来加了“月”,表意更明显,就变成了现在的“肱”。
“股”字从肉(月)、从“殳(shū)”,“殳”是声旁也是形旁。“殳”本来指一种条形的、起前导作用的兵器,与“肉(月)”合起来表示“人身上有导向作用的条形部位”,也就是大腿了。
肱是上臂、股是大腿,都是人体最给力也是发力最关键的地方。股肱之臣,就是辅佐帝王的重臣,也比喻十分亲近、办事得力的人。
《山海经》里有个奇肱国,建筑在山坡上,当地风很大,终年不停地吹,因此国内四处都放置着奇肱国的人自己做的风车。奇肱国人应该是胳膊比较奇特,精于工艺技术,常为了便利自己的生活而造出相当多的机关来。
长股国的人都赤裸上身,批散着头发,善于捕鱼。他们的身体跟普通人并没什么两样,就是双腿奇长无比,可达三丈(好几层楼)!行走时就像踩着高跷一样。于是他们就用自己的优势和刚才提到的长臂国人相互配合。比如一个长股国的人背着一个长臂国的人,在海中捉鱼,他们根本不用划船,因为一个胳膊长,一个腿长,捕鱼很便利,身上的衣服也不会被浪花打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