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提到颜色,我们会首先想到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,这也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色彩字,是牛顿划分并命名的。

而我们中国人的基本五色却是赤、青、黄、白、黑。是什么让表现颜色的字如此不同呢?

我们先看牛顿的方法:用三棱镜将透明光分解成彩虹般的彩色光线后,再模仿音律的调和原理,将彩虹的色彩划分成七个色阶。

中国人呢?我写我所见——按象形法造字:“赤”从火,“白”象日光,“黑”是火熏……世界有多丰富,汉字便有多丰富:鹅黄、柳绿、荷红、天青、鱼肚白……古人对世界观察的细腻、敏感,赋色的精妙,让人叹为观止。

但是,生产方式的改变,词汇也立刻受到影响。比如马,“马”字部中专门表现马匹毛色的汉字曾经有36个,如骊,纯黑色;骐,青黑色;骢,青白相杂……但交通方式改变后,马不再重要,那些用不上的字,逐一“死去”。

和“马”有相同遭遇的是“糸”(纟)部,在《说文解字》里,“糸”部表达色彩的单字有48个,可见当时色彩染织的盛况,每染一遍都有不同的色彩表达。同是染红色,染第一遍为縁,二遍为赪(chēng),三遍为纁(xūn),五遍为緅(zōu),七遍为接近黑色的缁(zī)。但是,曾经的染织大国,如今谁还识緅(zōu,青赤色)缇(tí,橘红色)?

汉字几乎能一色一字,色相万千。这种汉字景象是诗意的、个性的。但是工业文明不同,高度集中、统一、模式化、充满理性,就像说明文。

比如灰色,工业文明的“灰”,色度分明,而在汉字中,“灰的原意就是火烧之后的灰烬,和其他颜色一样,“灰”也有许多让人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词汇:藕灰、鸽灰、铅灰、墨灰、兔灰、银鼠灰……而现在人们最常用的是什么呢?浅灰、深灰,还有新晋的“高级灰”。

“高级灰”到底是哪种灰,你能想象出来吗?而“藕灰”和“银鼠灰”的色感却可以让人瞬间在脑海中形成画面。“银鼠灰”们的消亡,也是一种汉字诗意的消亡。

工业色彩和传统色彩,一个可测量,一个有个性,其实代表不同的思维和需要,并没有可比性。想起多年前看到的王志对谭盾的采访,觉得他们的对话恰恰表达了如何看待“银鼠灰”们的消亡。

谭盾: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些原汁原味,我希望能够持续不断。比如说我就希望到了多少世纪,我们还能吃到老北京的糖葫芦。如果糖葫芦在一夜之间就消亡了,全部被冰激凌给代替了,我觉得这是悲剧。

王志:冰激凌相对于糖葫芦可能是一种创新。

谭盾:是一种创新,但是我们至少要提供很多选择。如果我们每一个音乐家是一片叶子的话,那你这个叶子到底是和哪条根在一起,你能不能找到你这个叶子的汁到底跟这个根有什么关系,只有根深才能叶茂。

——部分内容借鉴《中华遗产》(第86期卷首,作者:黄秀芳)

 


如果汉字,讲述汉字的how and why,从汉字开始的国学,开启十一维思维模式!

联系方式:gehui@incasedo.cn

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,我们还精心做了“汉字猜猜”系列游戏和“就爱猜字”,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——



欢迎关注"如果汉字"微信公众号     

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

MIP移动版     AMP移动版


咨询电话
微信公众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