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孩子可能会问起关于扫墓、生死之类的问题。这样的问题,果妈在没生果果之前就时不时拿出来思考很多年。
“生”字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的一横表示土地。“生”的本义就是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。
“死”字描述了哀悼逝者的含义:甲骨文中的“死”字形,右边是“人”,左边是“歺”(è),“歺”指残骨,一边是死去之人的残骨,另一边是活着的人悲伤地跪拜哀悼。一边人,一边骨,也表示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。
死是怎么回事
果果是在三岁左右的时候第一次问我,她会死吗?我会死吗?
当时我是这么回答她的:我们都会死,不过我们死了以后会变成别的东西。比如妈妈会变成一棵大树,你会变成小天使。
果果很愿意接受这种说法:我要变成心形的小花,你变成大树在我旁边。(说着还把那小花的样子画了出来)
过了一两年左右,她听到别人说,死了就是死了,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,不会变成别的东西,又很紧张地跑来问我是不是这样。
想了一下后,我这么回答她:我们的宇宙中有一个规则,叫能量守恒。(她对宇宙有一定了解)就是宇宙里能量的总数是不变的。每一个生命都是有能量的,如果我们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,那我们这部分能量也就没有了,那宇宙的能量总数不就变了吗?
果果认真想了想:那样能量的总数就变少了。就不是能量守恒了。
我:对啊,就算我们死了,我们的能量也在,会变成别的样子继续存在。
听完这个解释她很放心,然后她把关于宇宙的图画书又拿出来研究好几天,我又给她下载了几个宇宙、地球类的APP,她的注意力很快从对于死亡的紧张分解到科学真理的探索上去。
如果真的是死了什么都没有了,是让人多么绝望的答案!对孩子来说,是一团挥之不去的可怕阴影。谁也不知道死了是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,包括我们。与其用我们的刚愎自用和片面的无知告诉孩子一个绝望的答案,干嘛不给他们希望呢?
但是我会告诉她,虽然我们死了会变成别的东西,但我们作为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的生命只有一次机会,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。
到现在,果果依然相信科学,也相信仙女,相信人的力量,也相信宇宙的神奇,相信真理,也相信总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。对于“死亡”,她不再感到紧张和害怕,反而隐隐约约感到一种生命的神圣。而且更神奇的是,我这么给她解释完之后,连我自己都相信了……
如果孩子问起,他(她)是怎么来的
每个小孩儿都问过大人:他(她)是怎么来的?
果果第一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,也只有两岁。那时候她还太小,我就这么告诉她:你是天上的小神仙送给妈妈的!想要宝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,小神仙要给爸爸妈妈考试,考试可难了,只有表现好的爸爸妈妈,小神仙才把宝宝送给她。
她听了以后就很得意:你是不是就想要一个像我这样的宝宝?
我:是啊!我跟小神仙说,要一个可爱、善良、勇敢的宝宝,小神仙看妈妈表现好,就把你送给妈妈了。
她很喜欢这个版本,经常让我反复给她讲,每次都有新的细节补充。而且每次她要求我讲这段的时候,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很温馨,空气中荡漾的全是脉脉温情,不由自主。
有一次姥姥看韩剧,其中有个镜头是女配角流产了,还流了血,果果在一边看到了,感到很害怕,反复问我流产是怎么回事?我会不会流产?我流产了是不是她就不能当我的宝宝了?
虽然我有些措手不及,但还是很平和地告诉她:妈妈不会流产,因为妈妈准备好了。流产的妈妈是因为没准备好要宝宝,这一次没通过小神仙的考试。妈妈可不一样,妈妈每一门都是最高分!所以小神仙才把你送给妈妈。
果果:都考什么呀?
我:要考的可多了,要考有没有爱心和耐心、身体好不好、能不能克服困难、能不能照顾好宝宝……
果果:那小神仙还会把宝宝送给流产的妈妈吗?
我:会啊!中途没通过考试的妈妈,小神仙只是暂时把宝宝收回去了,怕她们照顾不好宝宝,等她们准备好了,通过考试了,小神仙还会把宝宝送给她们的。
果果又反复确认了好几遍,才总算确定我不会把她“流”回去。
后来她大了一点点,我告诉她第二个版本:小神仙把宝宝的种子放在爸爸妈妈身上,给爸爸的是精子哥哥,给妈妈的是卵子妹妹。爸爸让精子哥哥去找卵子妹妹。精子哥哥特别勇敢,要冲破很多困难,还得第一个到达卵子妹妹的房间才行。卵子妹妹在房间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就等着精子哥哥来,变出宝宝。
她马上把卵子妹妹想象得很漂亮:穿着裙子带着发卡扎着蝴蝶结……
有一天她说:有的小朋友说,宝宝不是从肚子生出来的,是从屁股生出来的!
我说:那不是屁股,是宝宝专用通道!只有生宝宝的时候才开通,离屁股很近,但不是屁股哦!
她很喜欢去自然博物馆,里边有一个馆专门讲人体,能给她更直观的印象。她还指着地上画的“小蝌蚪”,兴奋地跟别的小朋友讲“精子哥哥和卵子妹妹大冒险”的故事……
我都不明白,小时候大人骗我们什么“垃圾桶捡来的”、“医院送来的”是为什么,这么有爱的一件事,非要搞得跟做坏事一样。大人们其实想多了,孩子对你们难以启齿的这个阶段根本不感兴趣,他们感兴趣的只是他们自己成为生命的神奇。还有通过这件事,他们可以变相地向你确认:他(她)非常非常宝贵,你非常非常爱他(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