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時節,孩子可能會問起關於掃墓、生死之類的問題。這樣的問題,果媽在沒生果果之前就時不時拿出來思考很多年。
“生”字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的一橫表示土地。“生”的本義就是草木從土裡生長出來。
“死”字描述了哀悼逝者的含義:甲骨文中的“死”字形,右邊是“人”,左邊是“歺”(è),“歺”指殘骨,一邊是死去之人的殘骨,另一邊是活著的人悲傷地跪拜哀悼。一邊人,一邊骨,也表示人的形體與魂魄分離。
死是怎麼回事
果果是在三歲左右的時候第一次問我,她會死嗎?我會死嗎?
當時我是這麼回答她的:我們都會死,不過我們死了以後會變成別的東西。比如媽媽會變成一棵大樹,你會變成小天使。
果果很願意接受這種說法:我要變成心形的小花,你變成大樹在我旁邊。(說著還把那小花的樣子畫了出來)
過了一兩年左右,她聽到別人說,死了就是死了,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,不會變成別的東西,又很緊張地跑來問我是不是這樣。
想了一下后,我這麼回答她:我們的宇宙中有一個規則,叫能量守恆。(她對宇宙有一定了解)就是宇宙里能量的總數是不變的。每一個生命都是有能量的,如果我們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,那我們這部分能量也就沒有了,那宇宙的能量總數不就變了嗎?
果果認真想了想:那樣能量的總數就變少了。就不是能量守恆了。
我:對啊,就算我們死了,我們的能量也在,會變成別的樣子繼續存在。
聽完這個解釋她很放心,然後她把關於宇宙的圖畫書又拿出來研究好幾天,我又給她下載了幾個宇宙、地球類的APP,她的注意力很快從對於死亡的緊張分解到科學真理的探索上去。
如果真的是死了什麼都沒有了,是讓人多麼絕望的答案!對孩子來說,是一團揮之不去的可怕陰影。誰也不知道死了是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了,包括我們。與其用我們的剛愎自用和片面的無知告訴孩子一個絕望的答案,幹嘛不給他們希望呢?
但是我會告訴她,雖然我們死了會變成別的東西,但我們作為我們現在這個樣子的生命只有一次機會,所以我們要格外珍惜。
到現在,果果依然相信科學,也相信仙女,相信人的力量,也相信宇宙的神奇,相信真理,也相信總有我們不知道的東西。對於“死亡”,她不再感到緊張和害怕,反而隱隱約約感到一種生命的神聖。而且更神奇的是,我這麼給她解釋完之後,連我自己都相信了……
如果孩子問起,他(她)是怎麼來的
每個小孩兒都問過大人:他(她)是怎麼來的?
果果第一次問這個問題的時候,也只有兩歲。那時候她還太小,我就這麼告訴她:你是天上的小神仙送給媽媽的!想要寶寶可不是那麼容易的,小神仙要給爸爸媽媽考試,考試可難了,只有表現好的爸爸媽媽,小神仙才把寶寶送給她。
她聽了以後就很得意:你是不是就想要一個像我這樣的寶寶?
我:是啊!我跟小神仙說,要一個可愛、善良、勇敢的寶寶,小神仙看媽媽表現好,就把你送給媽媽了。
她很喜歡這個版本,經常讓我反覆給她講,每次都有新的細節補充。而且每次她要求我講這段的時候,氣氛一下子就變得很溫馨,空氣中蕩漾的全是脈脈溫情,不由自主。
有一次姥姥看韓劇,其中有個鏡頭是女配角流產了,還流了血,果果在一邊看到了,感到很害怕,反覆問我流產是怎麼回事?我會不會流產?我流產了是不是她就不能當我的寶寶了?
雖然我有些措手不及,但還是很平和地告訴她:媽媽不會流產,因為媽媽準備好了。流產的媽媽是因為沒準備好要寶寶,這一次沒通過小神仙的考試。媽媽可不一樣,媽媽每一門都是最高分!所以小神仙才把你送給媽媽。
果果:都考什麼呀?
我:要考的可多了,要考有沒有愛心和耐心、身體好不好、能不能克服困難、能不能照顧好寶寶……
果果:那小神仙還會把寶寶送給流產的媽媽嗎?
我:會啊!中途沒通過考試的媽媽,小神仙只是暫時把寶寶收回去了,怕她們照顧不好寶寶,等她們準備好了,通過考試了,小神仙還會把寶寶送給她們的。
果果又反覆確認了好幾遍,才總算確定我不會把她“流”回去。
後來她大了一點點,我告訴她第二個版本:小神仙把寶寶的種子放在爸爸媽媽身上,給爸爸的是精子哥哥,給媽媽的是卵子妹妹。爸爸讓精子哥哥去找卵子妹妹。精子哥哥特別勇敢,要衝破很多困難,還得第一個到達卵子妹妹的房間才行。卵子妹妹在房間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就等著精子哥哥來,變出寶寶。
她馬上把卵子妹妹想象得很漂亮:穿著裙子帶著發卡扎著蝴蝶結……
有一天她說:有的小朋友說,寶寶不是從肚子生出來的,是從屁股生出來的!
我說:那不是屁股,是寶寶專用通道!只有生寶寶的時候才開通,離屁股很近,但不是屁股哦!
她很喜歡去自然博物館,裡邊有一個館專門講人體,能給她更直觀的印象。她還指著地上畫的“小蝌蚪”,興奮地跟別的小朋友講“精子哥哥和卵子妹妹大冒險”的故事……
我都不明白,小時候大人騙我們什麼“垃圾桶撿來的”、“醫院送來的”是為什麼,這麼有愛的一件事,非要搞得跟做壞事一樣。大人們其實想多了,孩子對你們難以啟齒的這個階段根本不感興趣,他們感興趣的只是他們自己成為生命的神奇。還有通過這件事,他們可以變相地向你確認:他(她)非常非常寶貴,你非常非常愛他(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