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識字兒歌】
四季腳步走到冬,
好像繩結有始終。
秋收冬藏水成冰,
待到春來又一重。
【解字】
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。
立冬與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稱“四立”、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。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-8日之間,農曆的十月。
立,有“建、始”的意思,表示冬季自此開始。“冬”是終了的意思,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,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,有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。
過去是個農耕社會,勞動了一年,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,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。諺語就有“立冬補冬,補嘴空”。
立冬是農曆十月的大節,漢魏時期,每到立冬這一天,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,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,請死者保護生靈,鼓勵民眾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。在漢族民間有祭祖、飲宴、卜歲等習俗,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,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,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,農民自己也用飲酒與休息犒賞自己。於是就有了立冬吃水餃的風俗。秋收冬藏,這一天,人們想要改善一下生活,就選擇了“好吃不過餃子”。
“冬”是四季的最後一個季節,“冬”字上面的部首——“夂”(zhǐ),叫折文,是甲骨文“止”字的變形,和腳或行走有關,夂也和“終”是一個字,表示終止。
早期的“冬”字也像在繩子的兩端打結,用繩結來表示一年的終結;下面的兩點是從冰變來的,表示冬天很寒冷。
《二十四節氣歌》里,屬於冬天的幾個節氣,概括起來就是“冬雪雪冬小大寒”,也就是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【規律】
“冬”字下面的兩點是從冰變來的,表示冬天很寒冷。表示冰的其實單有一個偏旁——冫,叫“兩點水”,就像水凝成冰的樣子,所以冫的字多和冰冷有關。如“寒冷”、“冰涼”、結“凍”……
【延伸】
冰——冰=冫+水,甲骨文的“冰”字,就像是寒冬時分,水汽凝結的冰凌。後來在兩塊“冰”旁邊又加入“水”字,代表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。
凍——凍=冫+東,“凍”字本義為冰凍,是一個形聲字。“冫”表示冰塊;右邊為“東”表示字音。
涼——涼=冫+京,“冫”表示溫度低,“京”的本義是高樓,合起來表示高處溫度低。
冷——冷=冫+令,“冫”(冰),表示寒冷;“令”除了表示字音,還有命令的意思,命令是不可抗拒的,這裡是說寒冷也是難以抗拒的。
寒——金文的“寒”,外部是“宀”(mián),代表房屋,中間是“人”,“人”的周圍有“草”,下方的兩橫表示人的的腳下有“冰”。這個字形象地刻畫了茅屋裡的人,光著腳踩在兩塊冰上,他在周圍放了一些稻草取暖,仍無法禦寒。而且,古人一向認為“寒從足下生”,“腳踩在冰上”的“寒”字也詮釋了這一點。
【比較:“冬”和“終”】
“冬”是“終”的本字,原本就有“終結”的意思。“冬”在甲骨文里像繩子兩端的繩結,表示從始至終;也因為是在繩子的末端,表示是在繩子的終點位置。當“冬”的“終結”本義消失后,篆文再加“糹”(結繩)另造了“終”字,所以“終”的本義就是終結。
“冬”是四季的盡頭,“終”左邊的糹因為像一團絞著的絲,所以叫絞絲旁,糹旁的字都和紡織有關,如紅色的“紅”、錦繡的“綉”、“繩結”、“紡織”……“終”字的糹就用線繩用完時的樣子,來表示完結、終結。
李白有一首《立冬》,詩句像乍起的冬寒一樣清寒料峭:
凍筆新詩懶寫,
寒爐美酒時溫。
醉看墨花月白,
恍疑雪滿前村。
如果漢字,用心做的原創內容,通過一個字,學會一片字!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點擊右上角將它分享到朋友圈。“關注”可以獲得更多內容哦!
如果漢字,最聰明的漢字學習法。有3-12歲分級課程,歡迎合作。
聯繫方式:gehui@incasedo.cn